-
新发的LBBB可预测高危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或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的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长期随访患者发生所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缬沙坦急性心肌梗死试验(VALIANT)的研究者说:“应该考虑把这种易于得到的心电图指标作为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发生长期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0269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心源性休克并发AMI的老年患者可行PCI治疗
有研究结果支持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常规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能是由于存在选择偏倚,很少对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实施急诊机械性血运重建治疗,因此,对这些高危患者实施常规PCI疗效的有效性评价的数据很少。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0605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早期用药可提高埃替非巴肽在PCI中的益处
研究人员说,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与在心导管室给药相比,在急诊科早期给予埃替非巴肽的策略会产生更好的心外膜血流和心肌灌注量。根据以前的研究报告,早期给药改善心外膜血流量,并有助于提高操作后的生存率,上述给药方法不会导致出血危险的升高。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8576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荟萃分析提示药物洗脱支架发生晚期血栓的危险升高
在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报告并发表于《美国心脏杂志》(American Heart Journal)12月刊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而不是应用裸金属支架后晚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升高。尽管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与裸金属支架(BMS)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似,但是,早在血运重建后1个月DES组血栓形成的危险就升高,在该操作实施6~12个月以后DES组的血栓形成率较BMS组升高了4~5倍。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5617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他汀和ACE抑制剂具有体内抗凝作用
美国和波兰的联合研究发现,在喹那普利的治疗中加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具有抗凝作用,而相反顺序的治疗则没有这样的作用。 研究人员说,其结果可能解释了经他汀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卒中危险降低的原因,而在早期他汀治疗中加用ACE抑制剂则没有这样的益处。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9146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冠心病患者应用高剂量他汀可更大程度的减少卒中的发生
治疗新靶标(TNT)研究的最新结果显示,与低剂量他汀治疗相比,冠心病患者经高剂量他汀治疗可使卒中和脑血管疾病有较大程度的减少。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2641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应该评价NSTE ACS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情况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报告说,首次发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的二尖瓣反流很常见,并且其与长期预后较差有相关性。他们说,由此应该评价每例NSTE ACS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情况。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4545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英国发表改善心房颤动检测的指南
根据英国卫生署的最新指南,不管患者是否有心房颤动的症状,所有脉搏不规律的患者均应该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检测心房颤动的情况。由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全国慢性疾病合作中心(NCC-CC)制定的指南也指出,所有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都应该进行抗血栓治疗以预防卒中发生。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9417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心房颤动心脏复律不必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有效抗凝治疗后通过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以指导心脏复律并未减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9618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
-
消融治疗后证实有心房颤动的诱发是再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素...
有研究结果证实,射频消融治疗后心房颤动的诱发是再发性心房颤动的显著预测因素。 Bernhard Richter(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及其同事报告说:“如果射频消融操作结束时心房颤动可由刺激引起,那么,再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比没有引起心房颤动的患者升高了2.2倍。” 然而,刺激试验预测6个月消融预后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因此,Richter及其研究组说排除了把没有诱发作为操作终点。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9432人浏览
发布于: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