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SC2009]大会副主席林曙光教授专访:2008高血压领域发展回顾和展望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9/6/11 18:32: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国际循环》:2008年高血压领域公布了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您能否总结一下这些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林曙光教授:2008年是高血压临床试验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HYVET、UKPDS、ONTARGET、PRoFESS、TRANSCEND、I-PRESERVE、GISSI-AF、ACCOMPLISH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对进一步完善当前高血压治疗策略,促进高血压领域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综合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启示:(1)降压治疗是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心脑血管并发症显著减少,预期寿命延长;(2)必须坚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治疗的作用

《国际循环》:2008年高血压领域公布了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您能否总结一下这些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林曙光教授:2008年是高血压临床试验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HYVET、UKPDS、ONTARGET、PRoFESS、TRANSCEND、I-PRESERVE、GISSI-AF、ACCOMPLISH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对进一步完善当前高血压治疗策略,促进高血压领域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综合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启示:(1)降压治疗是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心脑血管并发症显著减少,预期寿命延长;(2)必须坚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治疗的作用;(3)联合治疗也必须遵循循证原则,如CCB联合ACEI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对于心血管高危患者,ACEI联合ARB治疗,有害而无益;(4)降压治疗的主要对象应为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或偏低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须有非常强的证据,如ACEI治疗心衰、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等。上述患者一旦应用降压药物,务必较高血压患者更加密切地进行血压监测,不可因为非降压目的用药而放松血压监测,甚至不监测血压;(5)对于各种严重疾病(如卒中)的急性期患者,其血压管理尚缺乏临床试验证据,应非常慎重地使用降压药物,并遵循现有指南的相关建议;(6)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作用机制不同而有差异,如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等存在较严重的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尤其在联合用药后会显著增加糖尿病风险。肾素系统抑制药物与CCB等在与上述药物的对比试验中表现出所谓“预防新发糖尿病”作用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所以不应期望某些降压药物能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甚至房颤,以免贻误疾病治疗。

《国际循环》:临床研究进展常促使相关指南不断更新,2008年高血压治疗指南有哪些新的内容?

林曙光教授:2008年4月AHA在Hypertension上发表了《顽固性高血压诊疗科学声明》。该声明认为,虽然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但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顽固性高血压并不少见,约占参与临床研究的高血压患者的20%~30%。顽固性高血压的诊疗已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常见和重要的问题。该声明指出: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体重、限盐、减少酒精摄入、增加体育锻炼、高纤维低脂饮食等;继发性高血压治疗虽然相关临床研究结果不一致,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过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对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和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作用尤为突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血管成形术可改善肾动脉纤维肌性狭窄所致高血压,但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20%);药物治疗建议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有效的多药联合治疗,但患者治疗依从性会随药物数量、治疗剂量及费用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应尽可能简化方案,采用每天1次的长效复合制剂为佳。动态血压监测研究提示,睡前服用至少1种降压药物可使24小时血压水平得到较好控制,并可降低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

2008年7月AHA/ASH/PCNA在Hypertension发表了《呼吁积极应用HBPM的科学声明》。声明指出:应用示波法血压计(多为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HBPM)是一项准确、可行、简便、价廉的方法;HBPM可避免传统医院诊室血压测量的不足之处,可降低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可重复性比诊室血压好,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更强,对心血管危险的预测价值优于诊室血压;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HBPM有助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老年人血压波动及白大衣效应更明显,因此可从HBPM中获益;推荐应用HBPM评估任何类型降压治疗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008年9月ASH在J Clin Hypertens上发表了《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意见书》,认为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目标应<130/80 mm Hg;对于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除降糖与降压治疗外,还应全面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改善生活方式与降脂治疗;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应选择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的ACEI或ARB。但对于收缩压超过目标值20 mm Hg以上者,单用ACEI或ARB常不能使血压达标,故起始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若患者血压仍未达标,可考虑应用其他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应转诊至高血压专门治疗机构。

《国际循环》:在高血压遗传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

林曙光教授:高血压遗传学是高血压研究的新方向。研究发现了与某些基因缺陷相关的罕见高血压(如Liddle和Gordon综合症)。随着研究进展,现在已经可以鉴别出显性遗传高血压。寻找和定位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诊断标准是人为的,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即便在规范的动物模型实验中,如在进食正常活动规律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寻找高血压致病基因仍非常困难。在已完成的高血压遗传学研究中,并未发现高血压相关基因。可探讨的原因有:(1)与复杂多样的表型相比,高血压可能缺乏起重要作用的常见致病等位基因;(2)也许存在起重要作用的遗传变异,但在已有研究中采用的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策略尚不能检测出来,可能需要进行广泛的全基因组扫描;(3) 在已有研究中对高血压表型的正确鉴定可能存在问题,且高血压患者入组时(病例组和对照组)可能产生误差,降低检验的力度。最后一个原因最具说服力。因为高血压诊断以诊所血压为标准,显然在病例组有可能纳入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而在对照组可能纳入隐性高血压患者,降低关联研究的检验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都非常严谨,但这些研究都受限于高血压表型鉴定的局限,日后需要在这方面有所进展。
 

版面编辑:张家程


ACEIARB高血压遗传学林曙光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