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群在饮食和运动上的变化使得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患者数量初步估计约2.6~2.7亿,极为庞大。若高血压早期未得到控制,最终将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吴兆苏教授指出,高血压一经发现,就需采取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积极管理。但目前,中国整体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在广泛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同时,实施优化的降压策略成为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关键措施。
单片复方制剂 vs. 自由联合:优势明确
大量研究证实,单片复方制剂(SPC)与自由联合相比,降压效果更好,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更少,使用更方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强烈建议基层医院尤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地使用SPC,以借助其本身所携带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判断,为患者带来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这也正是SPC的真正优势。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对适宜联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部分医生和患者对联合治疗不够积极或者存在心理抵抗或惰性,鉴于SPC是一种强制性的联合治疗,因此,SPC对医患双方都有一定的促进联合治疗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片:合理、强效、安全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海捷亚??)是指南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氯沙坦与利尿剂氢氯噻嗪所组成的SPC。王继光教授指出,氯沙坦是第一个小分子ARB,拥有丰富的临床证据;而利尿剂自研发后在控制高血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乎一直是降压药物的主流,但后来由于发现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低血钾等问题,在我国的使用减少;而氯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具有药理学合理性,不仅使降压效果大幅度提高,而且氯沙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代偿或者抵消氢氯噻嗪所致低血钾以及尿酸升高等不良反应,安全性更好。吴兆苏教授特别指出,该复方从容量和RAS两种机制发挥强效降压作用,且氯沙坦降低尿酸的作用对老年人尤为有益,因为60岁以上老年人20%~30%存在尿酸增高。LIFE研究证实,相对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策略,以氯沙坦为基础必要时加用氢氯噻嗪的治疗策略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可使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减少25%。
氯沙坦/氢氯噻嗪100/12.5 mg:足量治疗获益更多
王继光教授指出,“足剂量”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因为目前很多患者降压药物剂量不足,譬如氢氯噻嗪使用6.25 mg,实际上这一剂量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中国血压达标率之所以不高,除了联合治疗不足,更重要的是剂量问题。对使用多种药物(如5种)尚未达标的患者,一般应先将药物减至两种并用足剂量,若仍不达标,再加用一种药物。氯沙坦/氢氯噻嗪50 mg/12.5 mg中,氯沙坦50 mg能够抵消利尿剂的一些不良反应,而氯沙坦用至100 mg时,降压效果进一步增强,临床更为常用,且低血钾基本不再出现,利尿剂升高尿酸的作用也完全被抵消。
吴兆苏教授也表示,氢氯噻嗪25 mg因低钾、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等问题不再使用,12.5 mg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大幅降低,获益远大于风险,是比较合适的剂量。另外,虽然不宜过分强调降压外作用,但ARB的肾脏保护作用客观存在,目前临床上认为,首先要降压,然后若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选择ARB可能更好。
总结
高血压不是一个病,而是多种疾病包括代谢、精神心理、动脉硬化、神经内分泌、肾脏和心脏等问题的共同临床表现,需全面考虑,积极控制。合理联合的氯沙坦/氢氯噻嗪100/12.5 mg在强效降压同时安全性良好,且拥有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依据指南推荐,对初始治疗,氯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应用于二级(>160/100 mm Hg)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对一级高血压,在单药治疗3周不达标的情况下可改用单片复方制剂,这是一种较稳健也符合群体利益的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