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Content
[OCC2008]几种心肌梗死PCI救治模式的比较 秦晴 秦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卫峰教授在冠心病介入论坛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几种PCI救治模式的比较为临床工作中AMI患者治疗选择提供了依据。
心肌梗死后早期快速、完全持久开通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可改善左室功能及临床预后。多项研究发现采用机械或介入治疗开通IRA效果优于溶拴治疗。目前上海地区AMI后基本不用溶拴治疗,而以PCI为主。总体疗效PCI优于溶拴,但在边远地区溶拴可能较实用。
AMI常用治疗方法为常规冠脉支架术及GPIIb/IIIa 受体拮抗剂易化PCI。急性心梗后,发生症状时间至PCI开通血管时间越短,临床获益越大。STEMI的生存链包括:早期症状出现、救护人员评估治疗、急诊室评估治疗、再灌注治疗。缩短前两步时间应与政府协调,加深患者认知程度,加快救护车运送速度及加强救护人员对MI的认识。不具备PCI能力的医院可通过转诊加快IRA开通速度,最好是救护车直接将患者送至PCI中心。缩短后两步的方法主要通过简化STEMI患者入院行PCI的流程,沈教授认为直接将患者从急诊室送到导管室可缩短时间,增加再灌注,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整体生存率。
易化 PCI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肝素等。研究发现,急性心梗应用 GPIIb/III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显著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急诊室用较至导管室用效果好,即越早应用效果越明显。
目前急诊PCI应用药物支架还是普通支架存在争议,沈教授认为,药物支架远期预后优于裸支架,因此应选用药物支架。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梗死心肌的新途径,目前尚在研究中。
急性心梗治疗优化策略为在症状出现90分钟内行 PCI,早期使用替罗非班,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
评论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