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行溶栓治疗患者临床决策至关重要。纤维蛋白原含量<1.0 g/L时,需终止溶栓治疗或停用溶栓药物以降低出血风险。一些患者行溶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会迅速降低。荷兰心血管研究所Strijkers RH等的该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的纤维蛋白原分析方法。
研究前瞻性分析7例应用尿激酶(100 KU/hr)采用超声加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的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55份柠檬酸化的血样。分别采用标准化的CA-7000分析仪、CS2100i分析仪及STA-R Evolution 3种不同凝血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并采用血栓弹力图(ROTEM)法分析全血以评估纤维蛋白原功能。
结果因凝血曲线错误报告,采用CA7000及CS2100i 分析仪分别无法对55个样本中22和21个样本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提示纤维蛋白原水平<1.0 g/L。而STA-R分析仪不会出现错误报告,仅2例样本测定结果<1.0 g/L。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FIBTEM)显示,55个样本中仅2个样本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参考范围。
结论认为,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所测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与FIBTEM相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差异更大。这些差异可能是由凝块检测方法的不同及凝血酶降解产物对凝血酶及纤维蛋白聚合作用的影响所致。鉴于存在输血等潜在临床后果,准确测量低水平纤维蛋白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选择并优化相应商业检测方法。而FIBTEM这种积分评估方法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