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宋雷博士
生物可降解支架(Biodegradable scaffold,BRS)近几年来不断发展成熟,被誉为心脏介入的第四次革命。然而,ABSORB II、ABSORB III长期随访及最新AIDA研究2年结果公布,使得BRS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质疑。欧洲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先后发出安全警告,随后雅培公司主动宣布全球停止销售其Absorb BVS。那么BRS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会不会对方兴未艾的国产BRS产品造成影响?在2017年TCT年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宋雷研究团队回顾了FUTURE-I研究中两例典型病例,从规范的置入流程(P-S-P原则)到严格的影像学随访,完整地展示了国产可降解支架火鹮(Firesorb?)的独特设计、安全性与有效性。
FUTURE-I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首次人体试验(FIM),共纳入45例单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病变长度≤25 mm,血管直径3.0 ~3.5 mm)。主要终点为靶病变失败(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MI,或缺血驱动的TLR)。患者置入Firesorb后期按2:1随机分为于6个月时(队列1)和1年时(队列2)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IVUS和OCT随访的2组队列(n=30,n=15)(图1)。
图1. FUTURE-I研究设计及流程图,病例1、2分别来源于队列1和队列2
Firesorb BRS材料为聚左旋乳酸(PLLA),最大特点为厚度仅100~125 μm。较薄的支架壁厚度可能降低交叉剖面,缩短降解时间,在保持足够径向支撑力的同时有效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其单面西罗莫司药物涂层采用低载药量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利用效率(图2)。
图2. 火鹮(Firesorb™)可降解支架的设计特点2
从展示的OCT在体测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Firesorb™支架梁较Absorb BVS薄11%~28%。在保证支撑力的前提下,6个月OCT复查已可观察到个别支架丝开始降解,1年OCT随访发现支架丝降解个数增多、降解程度加深的证据,而与此同时内膜增生程度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Firesorb™BRS卓越的生物学特性(图3)。
图3. OCT随访显示6个月时个别支架丝开始降解,1年时支架丝降解个数增多、降解程度加深,而内膜增生程度基本保持一致
FUTURE-I研究证实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的主要终点TLF发生率均为0%,面向患者的复合次要终点Po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血运重建)发生率为2.2%,全因死亡、靶血管MI、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为0%。影像学随访方面,队列1在6个月随访时QCA示支架内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L)分别为(0.15 ± 0.11)mm和(0.09 ± 0.15)mm,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术后即刻急性回缩为(0.13 ± 0.10)mm;IVUS:支架晚期回缩率为(0.76 ± 4.86)%,支架内管腔阻塞率(6.46 ± 2.57)%;OCT:总支架丝覆盖率达98.4%,在全部患者中支架覆盖率均超过93%,其中7例达100%,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仅为0.07%,修复指数为3.14±3.43,其中7例患者修复指数为0。队列2在1年随访时支架内和节段内LLL分别为(0.17 ± 0.13)mm和(0.10 ± 0.19)mm,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0%;术后急性回缩为(0.10 ± 0.07)mm;IVUS:支架晚期回缩率为(2.11 ± 12.03)%,支架内管腔阻塞为(7.70±3.49)%;OCT:支架覆盖率达99.0%,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仅为0.07%,修复指数为1.99±2.56。
BRS毫无疑问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中的里程碑,但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在创新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其自身的问题。对此,我们应秉承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正视其不足并加以改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PSP规范置入操作,影像学指导以最大程度优化治疗结果。在本次TCT大会中展示的两例影像学指导的BRS置入及随访病例充分展示了采用更薄的PLLA材料的国产Firesorb™BRS的优越设计,证实了其在治疗单发原位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不同时间节点的长期影像随访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此外,后续的关键性随机对照试验(FUTURE-II)正在进行中,整个研究将在20家中心入组610例患者。按1:1比例,置入Firesorb™和CoCr-EES支架,以12个月内的晚期管腔丢失为主要终点,有望为该支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更多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