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介入专题:中国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4/12/15 15:53:49    加入收藏
 关键字:介入治疗 STEMI PCI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现状与进展

  现状概览与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二十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STEMI为保守治疗,院内死亡率较高(达30%);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溶栓治疗的应用,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有所降低。二十世纪9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引进与实施成为中国STEMI救治的里程碑,将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显著降低至不足5%。

  荟萃分析证实,直接PCI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溶栓治疗。众所周知, 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对STEMI患者,直接PCI无疑是最佳出路。为更好挽救患者生命,近年来中国PCI取得快速发展,给广大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但看到成绩的同时,医生们也应清醒认识到目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EMI的再灌注治疗和直接PCI的使用情况仍存差距。一方面,中国因STEMI行PCI的患者中,直接PCI的比例仅约5%;另一方面,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延误,可能与区域性转运网络的实施能力、费用的支付能力、患者的知晓能力以及医生的技术能力等多重因素有关。

  进展速递与出路探索

  为更好提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水平,中国应时开展和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目前已通过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早期再灌注率,显著缩短了STEMI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及门-球囊扩张(D2B)时间,但三级医院的院内救治流程、医院之间的转运、医院与急救系统之间的协作等仍有待优化。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水平,2014年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工作正式启动,规模涉及15个省市200家有急诊介入治疗资质的三级医院及其周边医院,旨在建立行政支持下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救治网络,建设“胸痛中心”并开展我国的自主认证工作,建立规范的心血管健康教育及医师培训体系,并完善心血管数据库建设,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水平与能力。

  我国现共计有26家胸痛中心,其中5家通过了美国SCPC认证。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在卫生计生委授权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与自主认证工作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实施,成立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组织机构(认证专家指导委员会和认证工作委员会),参照美国CPC模式,从基本条件与资质、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整合情况、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评估与救治能力、持续改建及医生培训教育等方面对胸痛中心进行自主认证。

  STEMI救治网络建设方面,国内从院前救治体系、院内绿色通道、急诊PCI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卫生经济学评估及数据分析与反馈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系统的救治网络。

纵览中国冠心病创新技术

  创新与领先

  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冠心病介入技术在冠状动脉腔内诊断技术应用与研究、复杂病变PCI技术、PCI器械创新等方面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具体来说,中国在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及血流储备分数(FFR)等冠状动脉腔内诊断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中国复杂病变的治疗难度及例数已显著超过欧美国家,治疗了更多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钙化病变患者;中国冠状动脉介入医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介入操作复杂病变的技能也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中国冠状动脉介入的病例数已位居世界第二,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死亡率均较高。此外,国产器械不断创新,新一代国产支架以领先的设计理念面市,经历国际化标准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可与新一代进口支架相媲美,并能显著降低介入治疗费用,使更多患者获益,极大推动了中国冠状动脉介入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所占比例超过9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成为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大特色,具有减少局部出血/输血、改善预后、减少卧床及住院时间、降低肺栓塞风险及医疗费用等优势。独具特色的政府引导和管理的冠状动脉介入注册系统,为更好总结数据、积累经验、寻找不足、寻求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中国冠心病介入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介入医生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器械创新、临床研究、随访、康复与STEMI急诊PCI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更好地提高中国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已在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框架下启动第二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目前,已有首批十家医院完成了认证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冠状动脉介入事业才能迈上新台阶。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